浙江财经大学_院校信息库_阳光高考芭比直播电脑下载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是我校办学历史最长、最早设立的二级学院之一,设有财政学、财政学(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财政学(财经新闻与文秘方向)、税务、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等七个本科专业和专业方向,拥有财政学(含税务)、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教育经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税务硕士(MT)、公共管理硕士(MPA)七个硕士点。财政学和税务是我校的传统优势学科、优势专业,其中财政学科是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省重点学科(A类),财政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实践教育基地”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财政学》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税制》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财政学核心课程建设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税务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行政管理为省级重点学科,社会保障、教育经济与管理为校级重点学科,拥有设施一流的财税实验室和藏书丰富的财税资料室。

  现有50余名专业教师,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3人,在读博士5名;2名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名教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教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创新人才,1名教师获浙江省突出贡献专家,2名教师为浙江省教学名师,4名教师为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名教师为“之年学者”, 1名教师为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1名教师为浙江省五星级优秀青年教师,15名教师入选省“151”人才培养工程,3名教师为浙江省教坛新秀,已形成了一支力量较为雄厚、结构比较合理、富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

  本学院科研成果丰硕,学院教师近年来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新华文摘》、《政治学研究》、《管理世界》、《财政研究》等国内权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论著和教材80余部,承担教育部重大招标课题、国家自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课题60余项,并获得多项省部级一、二等奖,多项研究报告得到国家和省级领导批示。财政学科在政府间财政关系、财政风险、所得税理论、地方财政管理等研究领域居国内先进水平,在全国同类财经院校中居领先水平。

  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强竞争力、适应社会需要、身心健康的各类人才。为此,学院始终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在抓好基础教学之外,学院还充分利用专业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开设多门实验实训课程,多渠道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现代财经管理人才;举办创新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在全院范围内率先推行综合导师制,密切师生关系,实行教与学的互动,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

  学院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300余人,硕士研究生190余人。学院学风好,学术气氛浓厚,成立有理论读书会、财经学会、税务学会、行政管理学会、三农学会等多个学生学术社团,创办了《鸣镝报》、《求索》、《财经嘹望》等多个学生刊物。学院学生综合素质高,在各级学术科研、社会实践、文体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历届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并有多人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研究生。学院各专业毕业生在历年的国家公务员招考中表现出众,公务员的录取率为全校之最。

  本专业为我省财政、税收等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社会中介机构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专业人才,业务培养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财税基本知识;了解现阶段财政税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综合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应的外语和计算机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有:财政学、中国税制、公共支出分析、地方财政学、政府预算、公共部门会计、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统计学等。

  本专业择业去向:财政、税收等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银行等金融机构、大中型企业等。

  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现代公共部门创新和发展的需要,掌握现代公共经济学的知识与技能,具备在公共经济政策分析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专长,富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未来领导潜质的复合型精英人才。本专业实行弹性学分制,执行独立的培养方案,强化通识教育,重视人文素质教育,课内外相结合,强化科研训练,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实行小班化教学,配备高水平师资,采取全程导师制,个性化培养、精英化教学,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推行“第二校园”计划,选拔优秀学生去国内外名校进行访学。

  主要专业课程有:财政学(公共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博弈论、计量经济学、中国税制、公共支出分析、地方财政学、政府预算、会计学、管理学等。

  本专业择业去向:考研深造、出国留学、财政、税收等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银行等金融机构、大中型企业等。

  本专业方向主要为各类新闻媒体培养熟练掌握财经专业知识的新闻人才,同时为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培养文秘、宣传等岗位的专业人才。本专业方向实行财经专业与新闻、文秘专业的学科交叉,适应社会与市场的最新需要。要求学生经过四年系统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训练,具备扎实的财经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新闻采写、编辑以及经济调研等从业素质,具有扎实的专业写作和口头表达、交际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有:财政学、中国税制、西方经济学、会计学、货币银行学、财务管理、新闻学、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中外新闻史、经济新闻研究、财经新闻评论、财经应用文写作、媒体经济学、网络新闻研究、文秘学等。

  本专业为国家财政和税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大中型企业等培养具备财政、税收、会计等方面知识和业务技能的高级专业人才。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学、财政学、税收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我国税收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和公共部门的财会实务,并具备较强的税务管理技能;具有丰富的国际税收知识及较强的税务筹划能力,知识面广,能熟练运用外语和计算机。

  主要专业课程有:财政学、中国税制、税务管理、纳税检查、国际税收、比较税制、税务筹划、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公共部门会计、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务管理、经济法等。

  本专业择业去向:国家和地方财税部门,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银行等金融机构、大中型企业等。

  本专业以现代公共管理学为基础,培养能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及其他公共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通过系统学习,要求学生熟悉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系统掌握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熟练掌握和运用外语、办公自动化、及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具备较强的社会调查、语言表达、及组织协调能力;具备在公共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能力。本专业特色方向为公共部门财务管理,该方向的教学和研究在全省具有绝对领导优势。

  主要专业课程有:公共管理学、公共经济学、政治学、公共政策分析、政府预算管理、公共部门会计、公共组织财务、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等。

  本专业择业去向: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及其他公共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大中型企业等。

  本专业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保障学等基础理论知识,能借助现代统计软件等工具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注重培养人事管理、社会保障管理等实务技能的专门人才;将来能在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企事业单位、工会组织、金融机构、慈善机构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并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公共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原理、社会保障学、福利经济学、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劳动经济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比较社会保障制度、保险学、保险精算等。

  本专业择业去向: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企事业单位、工会组织、金融机构、慈善机构等。

  本专业立足于浙江的社会发展与改革实践,面向全国,培养具有鲜明财经特色和现代管理理念、实践创新精神的行政管理人才。专业以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和法学等学科的理论为基础,以财务行政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和行政绩效管理为重点方向,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实践执行能力的提升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

  主要专业课程有:政治学原理、行政管理学、行政思想史、政府经济学、现代管理学、行政组织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电子政务、公文写作与处理、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等。

  会计学院是浙江财经大学最大的二级学院,也是浙江省规模最大的高级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现有本科生2800余人,研究生240余人,拥有会计学学术型硕士、会计学和资产评估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设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和资产评估等专业,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为重点第一批招生专业。设有五个学系和三个研究所:财务会计系、国际会计系、财务管理系、审计系、资产评估系;现代会计研究所、内部控制规范研究所、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所。另设有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和会计培训中心。全省约四分之一的高级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有在会计学院的学习背景,会计学院被誉为“理财家的沃土”、“会计师的摇篮”,在省内乃至全国建立了良好的社会品牌。

  会计学科为浙江省重点学科,会计学专业为第二批国家特色专业,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均为省级优势专业,审计学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会计学专业还是省级国际化专业。《基础会计》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资源共享课,《会计学原理》课程为国家级留学生品牌课程。《现代成本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资产评估学》为国家级规划教材。会计学教学团队为浙江省优秀教学团队。学院与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共建的实践教育基地为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会计学院实施国际化教育模式,分别与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加拿大特许专业会计师协会(CPA Canada)、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建立了合作关系,开设ACCA、CPA Canada和AICPA方向班,专业课程采用国外原版教材并实施双语授课。会计学院是浙江省唯一的ACCA和CPA Canada考试中心,并被评为ACCA白金级教育机构。会计学院与美国托莱多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开设会计学本硕连读班,成绩合格者颁发浙江财经大学会计本科学士学位及美国托莱多大学硕士学位。经教育部批准,我院与加拿大劳伦森大学合作开设“中加会计学本科双学位班”,符合条件者,可获得浙江财经大学管理学学士学位和加拿大劳伦森大学商学学士学位。

  会计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5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1人,博士32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者占90%以上。合作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34人。全国会计领军人才1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2人,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浙江省教学名师1人,浙江省优秀教师1人。

  会计学院在会计准则、公司理财、审计理论与方法等领域已形成研究特色。主持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40余项;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会计研究》、《审计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百篇;出版《美国会计准则研究——从经济大萧条到全球金融危机》、《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盈余管理的界分与监管》、《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政府审计监管机制研究》等著作40余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高校人文社科奖20余项。

  我院的会计学科是浙江省会计学重点学科。会计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优势专业和国际化专业,本专业与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共建的实践教育基地为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学生经过系统地学习会计学专业课程、管理基础课程和一般人文课程,并且通过会计实验室的同步实践、毕业论文的写作和在实际部门的毕业实习,将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系统地掌握会计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熟悉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并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处理有关财务、会计和审计业务,具有较强的外语和文字表达能力,尤其是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有: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中国税制、经济法、统计学、金融学、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内部审计、管理会计、会计理论(原版)、会计专题、税务会计、资产评估学、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

  本专业择业去向:本专业主要为各类企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培养从事会计管理工作的高级实用型人才。

  本方向班是由会计学院原有的会计学专业(CGA方向)升级而来,专业课程采用CPA Canada(加拿大特许专业会计师协会)编撰的原版教材,双语授课。学生通过全部课程考试(包括CPA Canada全球统考)后,除获得浙江财经大学学士学位外,还可获得由CPACanada颁发的全科通过证书。在获得学士学位并具有相关工作经验后,可获得CPA Canada会员资格。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会计和审计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熟悉国家相关法规、政策和国际会计惯例,能运用英语熟练地处理会计业务,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专业择业去向:本专业主要培养在会计师事务所、涉外企业、上市公司等从事审计、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的专业人才。

  本方向班的专业课程采用ACC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编撰的原版教材,双语授课。学生通过ACCA第一、二部分九门课程的考试后,可以申请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Oxford Brookes University)应用会计(荣誉)理学士学位(需要提交一份研究和分析报告,经该校评估确认后可以获得)。学生通过全球统考的全部课程并满足相关工作经验后,可以获得ACCA会员资格。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会计和审计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熟悉国家相关法规、政策和国际会计惯例,能运用英语熟练地处理会计业务,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专业择业去向:本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在会计师事务所、跨国公司、上市公司等从事审计、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的专业人才。

  本方向班将U.S.CPA(美国注册会计师)课程有机融入会计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选用U.S.CPA认可的原版教材,双语授课。学生在前七个学期修完所有课程(包括U.S.CPA课程)后,即可报名参加U.S.CPA考试(目前考试地点:美国关岛)。通过全部课程考试的学生在满足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要求的工作经验后,可申请获得AICPA执业资格证书;获得浙江财经大学的本科学历及学位之后,学生还可选择美国托莱多大学攻读会计学硕士学位(MSA)。本方向班将国际执业资格教育有机引入会计学本科学历教育,以培养适应中国经济高速国际化发展现状、懂得国际经济运行规则、熟悉国际特别是美国资本市场的中高端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基础会计》(双语)、《财务会计与报告Ⅰ》(双语)、《财务会计与报告Ⅱ》(双语)、《财务会计与报告Ⅲ》(双语)、《财务管理》(双语)、《成本会计》(双语)、《商业环境与概念》(双语)、《审计与鉴证Ⅰ》(双语)、《审计与鉴证Ⅱ》、(双语)、《法规》(双语)、《内部财务报告》、《税收与商务决策》(双语)。

  本专业择业去向:本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在会计师事务所、跨国公司、上市公司等从事审计、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的专业人才。

  财务管理专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和省级优势专业,本专业与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共建的实践教育基地为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系统地掌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管理基础课程和一般人文课程的基本知识;了解国家经济法规、政策,以及本专业的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了解国内外资本市场的运作状况;掌握现代公司理财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具备资金筹措、投放、运营和分配,进行财务预测、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和分析等方面的管理能力。本专业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在专业教育中注重理论与应用的结合,重点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品质、沟通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主要专业课程有: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高级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双语)、财务分析、公司财务案例、内部控制、资产评估学、金融学、金融市场学、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审计学、Excel在财会中的高级应用、中国税制、税务筹划等。

  本专业择业去向:本专业主要为各类企事业单位、各类金融机构及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高级财务管理人才。

  审计专业是我校最早设立的四个本科专业之一,是省级重点专业。本专业学生经过系统地学习审计学专业课程、管理基础课程和一般人文课程,并通过会计审计实验室的同步实践、毕业论文的写作和毕业实习,将系统地掌握审计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熟悉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能运用计算机处理有关会计和审计业务,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有较强的外语和语言表达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有:西方经济学、管理学、财政学、金融学、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国际审计(原版)、网络审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审计案例分析、会计信息系统、资产评估学、中国税制与税务筹划、数据库应用基础等。

  本专业择业去向:本专业主要为国家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我校是省内高校最早设立资产评估专业的学校。2015年本专业全国排名前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资产评估作为一个专业化的市场中介服务行业,已经和注册会计师、律师等行业共同构成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资产评估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有关资产评估中的定性和定量方法,具有较强的处理企业价值评估、无形资产评估、房地产评估、机器设备评估、金融资产评估等方面问题的能力;熟悉国家资产评估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

  主要专业课程有:管理学,经济学,税法,会计学,资本市场与金融工具,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与鉴证业务,资产评估学,建筑工程评估基础,机电设备评估基础,企业价值评估,无形资产评估,中外资产评估准则,资产评估案例,工程造价管理,房地产估价,税收筹划,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等。

  本专业择业去向:本专业主要培养在资产评估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产权交易所、房地产评估所、金融机构、上市公司、大中型企业从事资产评估或资产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会计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经教育部审批,由我校与加拿大劳伦森大学(Laurentian University)联合办学。该项目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通晓国际惯例、具有国际会计业务能力和经济、管理、法律等宽厚知识基础的高级财务会计人才。该项目核心课程全部采用劳伦森大学指定的英文版教材,按国际通行的教学模式实行双语授课。选择在我校学习三年、赴劳伦森大学学习一年的学生,修完规定的学分,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我校会计学专业本科学历证书、管理学学士学位和劳伦森大学的商学学士学位;选择在我校完成学业的学生,修完规定的学分,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我校会计学专业本科学历证书和管理学学士学位。在两校学习期间及毕业以后,学生可参加加拿大注册会计师(CPA Canada)考试、香港注册会计师(HKICPA)考试。本项目招生人数为100人,在浙江省单列招生,代码为0166。

  本项目择业去向:本专业主要培养在会计师事务所、涉外企业、上市公司等从事审计、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的专业人才。

  金融学院现设有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信用管理、投资学五个本科专业,所培养的学生既具有宏观的管理视野,又拥有微观的操作技能,在社会上受到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被誉为“浙江省银行家的摇篮,金融高管的沃土”。学院所属的金融学科是浙江省重点学科,拥有金融学学术型硕士、金融学专业硕士和保险学专业硕士三个硕士点。金融学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浙江省优势专业,金融工程专业是浙江省新兴特色专业,保险学专业是校级重点专业;货币银行学、投资银行学、国际金融是省级精品课程。学院拥有设施一流的省级重点实验室——现代金融实验中心,下设金融、现代银行、金融工程与证券三个实验室。学院在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建有稳定的学生实习基地,可以满足学生见习、实习和锻炼实践能力的需要。

  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5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38人,其中海外博士4人,硕士以上学历约占98%,具有国外学习背景的占31%。高级职称教师28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4人,20人具有硕士导师资格、1人具有博士导师资格,3人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另聘有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及银行、证劵公司的20余名专家、高管为兼职教授。

  学院与学校“中国金融研究院”协同科学研究,凝练与培育学科特色,在行为金融研究、金融工程与金融风险管理研究、资本市场运营研究、商业银行管理研究、国际金融研究等领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和优势,部分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先后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金融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管理科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出版著作33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级以上课题70余项。部分优秀成果被国际ISTP、EI检索收录。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600余人、研究生232人。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具有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特色的高端金融人才。为此,在学生中推行综合导师制,建立教与学互动的制度化、全方位指导机制,以系列“学术沙龙”为平台,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以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为依托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学院组织的“模拟证券投资大赛”已经举办十余届,学生的投资分析能力得到锻炼,在社会上广受欢迎,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薪酬高于省内同专业平均水平。学院现有金融学会、保险学会、金融工程学会、公司金融学会、国际金融学会、理论研究会、信用管理学会等学生社团,创办有《证券周报》、《视界》等学生刊物。除学校奖项外,学院另设有“孙奭勤工助学奖学金”等。

  本专业主要为各类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培养理论与实务兼备的金融业骨干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金融业务基本技能,了解我国金融业的基本方针和政策,熟悉我国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和国际金融的一般业务。培养的学生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具有较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较好的金融从业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有: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国际金融、银行经营管理、金融市场学、金融风险管理、金融会计、中央银行学、国际结算、证券投资学、公司金融、信托与租赁、金融工程、会计学、金融计量学、保险学、财政学、经济法等。其中部分专业课程采用英语原版教材教学。

  本专业择业去向:各类银行和非银金融机构、政府监管部门、企业融资部门,学术研究机构。

  金融学专业(本硕国际班)属于浙江财经大学与英国考文垂大学合作与交流项目。浙江财经大学修读本科,完成学分后,经考核符合标准,优先推荐进入到英国考文垂大学(也可选择其他高校攻读硕士学位)继续深造。达到浙江财经大学毕业资格审核要求,获得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本科学位;选择赴英国考文垂大学继续深造并符合该校毕业要求,获得英国考文垂大学金融学硕士学位。该班本科阶段执行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本硕国际班)本科教学培养方案,其中《投资学》、《国际结算》等课程为双语教学课程,同时必须完成由英国考文垂大学教师讲授的method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和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两门研究生课程的学分。

  本专业择业去向:国内外各类银行和非银金融机构,国内外高校进一步深造,其他研究机构。

  本专业主要研究金融产品设计、金融产品定价和金融产品交易的系列理论和应用问题。采用与国际接轨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部分课程采用英文原版教材,以培养具备现代经济学、财务学、金融学等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数学、外语、计算机信息技术水平及应用能力,能快速适应我国金融市场飞速发展要求并能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运作的、具有较强金融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金融人才。本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在金融标的日趋市场化,互联网金融、金融大数据不断冲击传统金融产业的新环境下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本专业主要为投资基金公司、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保险理财机构、国际金融公司、国际财务公司、金融咨询机构、商业银行、大中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等培养新型金融人才。也可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或出国留学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主要专业课程有:经济学、管理学、金融经济学、金融学、财务学、金融市场学、投资学、高等数学(理工科)、计量经济学、统计学、投资组合管理、金融风险管理、计算机原理与应用、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期货期权理论与实务、保险与精算技术、投资银行学、金融工程学等。

  本专业择业去向:投资基金公司、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保险理财机构、国际金融公司、国际财务公司、金融咨询机构、商业银行、大中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等培养新型金融人才。

  信用管理专业本专业主要为国内各资信评级公司、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以及大中型集团公司财务部门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在金融机构、信用服务机构、大中型企业及政府相关部门从事信用调查、信用分析评价、金融投资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要求学生掌握现代经济、金融、财务和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掌握信用管理、资信评级、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理论和技术,熟悉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信用服务机构的一般业务。

  主要专业课程有: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证券投资学、信用管理、资信评级、信用风险管理、财务分析、公司金融、信用担保、资产评估、信用征信与数据库管理等课程。除课堂教学外还专门安排有实验、实践和实习等教学环节。

  本专业择业去向:资信评级机构,银行和非银金融机构、企业集团、政府机构等。

  本专业是为适应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对保险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而开设的专业,主要为经济管理和金融部门、保险公司、外贸公司、企事业单位培养德才兼备的风险管理与保险业务的高级骨干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系统掌握保险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熟悉我国有关保险的法规、方针和政策,了解国内外保险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好的业务开拓和管理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有: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金融市场学、投资学、公司理财、国际结算、保险学原理、金融风险管理、保险精算、财产保险、人身保险、海上保险、社会保险、保险会计、保险法律、保险企业经营管理及员工福利计划等。

  本专业择业去向:保险机构、政府监管部门、社会保障机构、各类银行和非银金融机构。

  本专业要求系统掌握金融、投资、证券、财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知识,并得到相关业务知识的实际训练和培养,培养具备投资分析基本理论和实务操作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要求学生通晓相关学科的主要理论和方法,综合素质高、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投资策划、决策与管理能力,能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公司、企业等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金融学、金融市场学、金融经济学、投资学、保险学、国际金融、金融会计、金融风险管理、投资银行学、资产评估学、资产重组、投融资项目(实验)、公司金融理论与方法(实验)、证券分析(实验)等。

  本专业择业去向:投资银行、投资公司、基金公司、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等。

  本专业方向班整合国际优质金融教学资源,致力于培养适应中国经济国际化进程、熟悉国际金融规则的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高级金融管理人才。该专业引进外方课程占全部课程比例高达30% ;引进的专业核心课程占全部核心课程比例高于45%。全部核心专业课采用英方原版教材,并采用双语教学。顺利完成本项目方案规定的学生,可获得浙江财经大学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证书及金融学学位证书;选择赴班戈大学学习一年的学生,修完规定课程,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将由英国班戈大学授予银行与金融理学荣誉学士学位证书。

  主要专业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金融学、金融市场学、金融经济学、投资学、保险学、国际金融、金融会计、金融风险管理、投资银行学、资产评估学、资产重组、投融资项目(实验)、公司金融理论与方法(实验)、证券分析(实验)等。

  本项目择业去向:国内外银行与非银金融机构、国内外大学学术深造,其他各级各类金融服务机构。

  工商管理学院正式成立于1999年,2003年获得企业管理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企业管理被批准为浙江省重点学科。2009年工商管理专业成为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2010年获批MBA专业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批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2014年工商管理专业批准为浙江省新兴特色建设专业。学院现设有工商管理(含企业管理方向和国际企业管理方向)、市场营销(含营销策划、市场推广方向和中美市场营销合作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4个本科专业,有企业管理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个硕士学位点。目前在校本科生1360余名,硕士研究生80名。

  学院现有教职工51人,其中专业教师42人,教授9人,副教授18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达64.3%,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达90.5%,并且聘有外籍教授担任专业课程教学。学院已初步建立起了一支学历结构合理、素质较高、教学科研潜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学院拥有人本经济、人力资源管理、现代物流经济等研究所, 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项,教育部项目、省自然基金项目、省社科规划项目等省部级项目30余项。学院近年来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2项,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心理学报》、《中国工业经济》、Journal of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SSCI)等权威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上百篇。

  《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另有6门校级精品课程和11门校级一类课程。学院建有物流管理、市场营销、学生管理能力、行为与决策4个现代化实验室,外聘国内高校和知名企业家兼职教授20余人,与省内3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科研、教学协作关系,建有30多个实习基地。

  学院学生工作和团学活动生气勃勃,聘请优秀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并实行综合导师制,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学术性、教育性、娱乐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营销文化节、浙江省大学生案例策划大赛等,有管理学会、市场营销协会、人力资源学会、现代物流协会等多个在全校颇具影响的学生学术团体,为学生充分发展提供了舞台。近年来,学院学生在浙江省大学生挑战杯大赛、浙江省大学生电子商务大赛、浙江省电子商务大赛、浙江省级数学建模大赛中均有优异表现。

  本专业是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浙江省新兴特色建设专业。本专业方向基于能力培养的工商管理教学理念,培养能胜任新兴智能制造业、互联网+、创新创业需要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培养未来企业家和高级管理者。本专业以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富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级管理人才为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理论基础扎实的战略规划、管理创新、管理沟通能力。本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解决管理问题能力,就业面宽,职业发展前景好。

  主要专业课程有:管理学、管理统计学、会计学、战略管理(双语)、运作管理、商务策划、研究与开发、质量管理、管理沟通、创业理论与实务、金融学等。

  本专业择业去向:本专业学生主要就业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银行、上市公司、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单位从事行政管理、战略规划、创业管理、投资管理等工作,及继续深造等。

  本专业是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浙江省新兴特色建设专业。本专业方向借鉴国外先进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培养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需要的能胜任国际商务、国际交流复合型管理人才,培养企业家和国际高级管理人才。学生具有扎实的国际企业管理知识和国际商务知识,较强的解决管理问题能力,就业面宽广,职业发展前景好。

  主要专业课程有:管理学、管理统计学、会计学、战略管理(双语)、跨国公司管理(双语)、国际营销(双语)、国际投资学、国际商法、国际贸易与理论等。

  本专业择业去向:本专业学生主要就业于政府部门、事业单位、跨国公司、涉外企业和外贸公司等单位从事行政管理、战略规划、涉外客户管理、投资管理等工作,及继续深造等。

  本专业作为浙江省最早开办的本科专业,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本专业学生熟练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务技能;能从事复杂的组织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沟通能力、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专业对口性强,在社会上有很强的竞争力,深受社会欢迎。

  主要专业课程有: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招聘管理、岗位管理、培训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关系管理、职业生涯管理、企业文化管理等。

  本专业择业去向:本专业学生主要就业于各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大型企业、行业管理部门、金融管理机构等,从事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和经济管理等相关工作,及继续深造等

  本专业培养各类企事业单位急需的营销人才,是浙江省同类专业中开设最早的、最具特色的专业之一,在省内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本专业主要培养各类营销管理高级人才,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实证研究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较强的营销设计策划和市场推广的实战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技能和团队精神,在社会上有很强的竞争力。

  主要专业课程: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研究、营销策划、商务谈判、国际市场营销(英文)、公共关系、消费行为学、品牌管理、整合营销传播、网络营销等。

  本专业择业去向:本专业学生主要就业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行业管理部门、金融管理机构等,从事市场调研、销售管理、营销策划与管理、广告与公关策划、市场推广等市场营销和经营管理等相关工作。

  物流管理是“互联网+”时代的热门专业之一,本专业在浙江省同类专业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专业对口性强,就业面广。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国际化运作能力的复合型中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学生熟练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技能和业务知识,具有较强的物流组织管理能力,熟悉物流管理的国际惯例。

  主要专业课程有:管理学、物流学、供应链管理、物流运输管理、采购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战略管理(双语)、物流系统仿真、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国际物流(双语)等。

  本专业择业去向:本专业学生主要就业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特别铁路、航空、港口运输单位从事采购、生产、销售、物流管理以及全球供应链的物流运作及管理工作。

  市场营销专业(企业间专业销售方向)是由我校与美国托莱多大学(TheUniversity of Toledo)联合举办中美合作办学项目。该项目引进美国精英商学院教育模式和托莱多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通晓国际惯例、具有国际营销能力和经济、管理、法律等宽厚知识基础的高级营销人才。项目大部分核心课程采用托莱多大学指定的英文版教材,按美国精英商学院教育体系标准进行授课。学生修完规定的学分,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我校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学历证书、管理学学士学位。学生经考核达到美国托莱多大学入学条件并赴美国托莱多大学学习且达到毕业要求的可另外获美国托莱多大学工商管理学学士学位证书。该项目突出对学生的企业间专业销售能力的培养,尤其符合外向型经济发展和全球国际化发展需求。项目合作伙伴美国托莱多大学的企业间销售专业排名长期位居全美第一名。本项目招生人数为100人,在浙江省单列招生,代码为0166。

  本专业择业去向:本专业学生主要就业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特别是跨国公司、工业品企业、涉外企业和外贸公司等单位从事市场调研、销售管理、营销策划与管理、广告与公关策划、市场推广等市场营销和经营管理工作。

  信息学院现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软件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其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为省级新兴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校级重点专业。学院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应用两个校级重点学科,企业管理、管理统计学、行政管理(电子政务方向)等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1200余人,教职工64人,其中专任教师50人,教授7人,副教授24人,博士33人,入选省151人才工程培养对象8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省青年资助计划培养对象5人,校中青年杰出青年资助计划1人,校优秀青年培养计划5人,具备了一支学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2010-2014五年间,学院以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两个校级重点学科为平台,大力推进科研团队建设,获得国家级课题13项、省部级课题32项,科研总经费达700多万元;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300余篇论文,其中《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Decision Support Systems》、《InformationSciences》、《Technolog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Economy》等SCI收录期刊论文45篇,EI收录期刊论文59篇,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学院下设信息管理、计算机、电子商务、软件工程等四个系,以及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应用等两个研究所和一个信息实验中心。其中信息实验中心是浙江省本科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计算机软件、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硬件、嵌入式系统等8个实验室,设备总资产达近千万元,使用面积2200多平方米。

  学院非常重视学生综合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学科竞赛项目和学生科研项目构建校内创新实践教育体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5年来,我院学生在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挑战杯”大赛等学科竞赛中累计获得国际级奖项11项、国家级奖项26项、省级奖项137项;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9项、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38项。此外,学院积极拓展校外实践和实训基地,目前已与达内集团、浙大网新、信雅达、印度塔塔、InfoSys等国内外著名IT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合作共建了一批综合实践基地。

  学院积极推进第二课堂,丰富学生课外生活。目前学院有ACM协会、电子商务协会、计算机协会等学术性社团,在学院分团委、学生会以及专业导师的指导下,依托专业特色每年定期举办“浙江财经大学电脑节”、“C+家文化节”、“特色朋辈课堂”等活动,营造了浓厚的自主探究、实践、创新和创业氛围,对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专业为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信息管理高级人才。要求学生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维护等工作。具有财经管理背景知识是我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主要特色。

  主要专业课程有:管理运筹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网络、企业资源计划(ERP)、Web开发技术、商业数据分析与商务智能、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

  本专业培养能在各级政府管理机关和事业单位、工商经贸企事业从事计算机应用研究、系统设计开发与管理、数据分析等工作的德才兼备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人才。要求学生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较好的经管学科知识素养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掌握扎实的数学和外语知识,掌握大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语言和相关工具,熟悉计算机软、硬件应用系统设计的技术和方法,并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和掌握经济、管理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备计算机技术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基本数据分析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有: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高级数据库、商业数据分析与商务智能、R语言与数据挖掘、操作系统、通信原理与计算机网络、Web系统开发与设计等。

  本专业择业去向:各级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IT和工商经贸企事业、金融机构等。

  本专业面向IT企业、金融机构、工商企业或政府机关等,培养从事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规划、开发、运营与管理等工作的创新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熟悉电子商务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掌握电子商务应用技术,具有较强的网络数据分析能力,网络营销策划实施能力,及Web与移动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能力,熟悉电子商务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本专业结合学科优势与社会需求,设置了社会化商务与商务智能、互联网金融、Web与移动开发等新兴特色方向。

  主要专业课程有: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商业数据分析、互联网金融、网络支付与结算、移动商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Internet与网页设计、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移动开发技术。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金融知识背景的、能在金融机构、软件企业、政府机关等从事软件系统设计与开发、以及商务数据处理与分析工作的复合型软件工程高级人才。要求学生系统掌握软件基础理论和项目管理专业知识,熟悉金融、财务等应用领域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软件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和测试能力,并能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思想和方法将软件技术应用于银行、证券、财务等金融领域。要求掌握扎实的数学和外语知识,具备良好语言表达、文档写作、国际化交流、团队协作等能力,通晓软件和金融领域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了解金融信息化交叉学科的前沿发展趋势。

  主要专业课程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金融学、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移动开发技术、金融信息系统、金融分析软件、软件质量与测试、金融数据库、商业数据分析、软件工程、软件项目管理等。

  浙江财经大学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是一个年轻而充满朝气的二级学院。其前身是1999年开始筹建的经济系;2002年进一步整合国际贸易、产业经济学等相关专业的师资,成立了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7人,其中博士49人(含在读博士生3人),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占100%;高级职称37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 20人,博导5人,硕导3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批第一、第二层次人选1人;省特级专家1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1人;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对象1人、第二层次人选1人、第三层次人选12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重点资助对象1人;省“之年社科学者”2人;省“钱江人才计划”择优资助人员1人;省“教育厅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人;省“高校优秀教师”2人。

  学院设有3个本科专业(含5个专业方向)。拥有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7门校级精品课程;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重点专业、浙江省高校优势专业,1个浙江省新兴特色专业。拥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点,7个二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权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点,1个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属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首批重点创新团队,1个省高校创新团队,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5个校级重点学科,1个省部共建研究所,6个校级研究所。初步实现了在学科、学位点、专业建设上的跨越式发展,形成了管制经济、转型经济、集群经济、民营经济以及都市圈经济发展等优势研究领域。学术研究成果丰硕,近年来主持完成了国家级项目30余项,省部级项目150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SSCI、SCI等权威刊物累计发表论文40余篇;在《中国工业经济》、《世界经济》、《经济学家》、《经济学动态》、《国际贸易问题》和《学术月刊》等国家一级刊物上发表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获孙冶方经济学奖、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奖等国家级奖项4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级奖项20余项、省高校科研成果奖等厅局级奖励30余项。

  学院现有在读全日制本科生1200余人,研究生170余人。学院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业人才为宗旨,在严抓教学质量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率先从本科二年级开始实行综合导师制,建立起教师与学生间“一对一”、“一对多”的指导机制。以“学术沙龙”为平台,邀请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开设讲座,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在杭州、温州等地建有10余个实习实践基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现有校星级学生社团——经济学会、国际贸易学会等并拥有学生刊物《经济学人》、《国贸纵横》。学生多次获得全国“挑战杯”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省级以上奖项;在《学术月刊》、《统计研究》等核心杂志上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10余篇研究生学术论文入选中国经济学年会和香港经济学双年会。学院学生的高考录取分数和就业率长期位列省高校前茅,并有多人考取哥伦比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研究生。

  2009年国家级特色专业,2012年浙江省级优势专业。专业下设产业经济、城市经济和金融经济三个专业方向,并开设“现代经济学实验班”。

  “现代经济学实验班”是浙江财经大学首批三个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之一。该班旨在培养具有严密逻辑思维、较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拔尖创新型人才。该班采取小班化教学,班级规模30人左右。专业核心课程全部推行课程教学范式改革,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增加师生交流等途径,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全方位引导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专业课程有:数学分析Ⅰ、数学分析Ⅱ、高等代数、微观经济学导论、宏观经济学导论、微观经济学理论、宏观经济学理论、计量经济学方法与应用(双语)、博弈论(双语)、城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浙江经济等。

  主要专业课程有: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管制经济学、反垄断理论与政策、产业分析方法、区域经济学、区域规划实验、博弈论、金融经济学、金融市场学、行为经济学、行为金融学等。

  本专业择业去向:面向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银行、投资公司、研究机构,从事经济分析、决策咨询、综合经济管理等相关工作。

  2002年校级重点专业,2014年浙江省新兴特色专业。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经济学原理,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熟知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熟悉WTO规则和国际贸易惯例;要求学生具有国际化思维与全球化视野,熟悉跨国公司投资、国际市场营销等国际商务的理论与实务。

  本专业拟开设“国际商务双语实验班”,旨在培养业务专、英语好、实践能力强,熟悉国际投资与市场开拓、跨国并购等方面的国际化商务人才。人才培养强调校企合作联动,大部分核心课程采用双语教学。该班采取小班化教学,班级规模35人左右。

  主要专业课程有: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实务、国际商务(双语)、国际市场营销(双语)、外贸英语函电(双语)、国际商法、国际结算、跨国公司与直接投资、跨国企业战略管理(双语)、进出口贸易模拟等。

  本专业择业去向:面向各级政府部门、大型跨国公司、跨国民营企业、外贸集团、金融机构等,从事国际市场开拓、进出口贸易、国际投融资等相关工作。

  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国民经济管理的思想方法,具有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国家经济管理有关政策和法规,了解国民经济管理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经济分析与研究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有:国民经济管理、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公共政策与福利分析、管制经济学、公用事业管理、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金融市场学等。

  本专业择业去向:面向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行业管理部门、金融管理机构等,从事行业经济管理、区域经济管理等相关工作。

  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是一个特色鲜明且富有竞争力的二级学院。1998年经济法专业经浙江省教委批准开始招生,1999年成立法律系,2002年成立法学院。2005年获得经济法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在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和经济法学四个硕士学位点招生。2012年法学作为三个支撑学科之一,参与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

  法学与社会学均为校级重点学科,设有法学和社会工作两个本科专业,其中法学专业为浙江省“十二五”新兴特色专业,每年从全校新生中选拔30人组成“非诉讼法律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社会工作专业为院级重点建设专业。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业教师42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6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1人,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占80.9%。多名教师担任中国法理学研究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商法学研究会、民法学研究会、法律史研究会和财税法研究会的理事。现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人才8人,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0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

  学院建立了以省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和一类课程为核心的课程群,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多年来法学专业学生国家司法资格考试通过率保持在50%左右,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学院建有模拟法庭、法律职业非诉实验室、法学技能综合训练中心、案例分析室、法律援助工作站(省级)、社会工作实验室、乐心学校社会工作室等用于实践教学的实验室。设有专业资料室,拥有法学、社会学领域的各种中外专业期刊120余种,重要报刊30种,图书资料10000余册。

  现有浙江社会管理法治化协同创新中心和法理研究所、民商法研究所、经济法研究所和社会政策研究所等校级研究所。近年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基金项目28项、其他省部级社科规划项目30余项。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和各类教材50余部,获得省部级等各类科研成果奖30余项。

  学院先后与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10余所高校以及国内主要高校的法学院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在各级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大型律所建立了30多个本科生实习实训基地。

  在学生管理方面采用了立足体现专业特色的管理模式,通过健全的规章制度、规范的自主管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使学生管理工作科学化、系统化、法治化和社区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学院设有法学会、萤火心理协会等学生社团,形成了“法律文化节”、“就业峰会”校园文化品牌。学生在浙江省法科大学生模拟法庭比赛、辩论赛、挑战杯、新苗计划等等学术竞赛获得卓越成绩,多次获学校辩论赛冠军、校运会前三甲、篮球锦标赛冠军;获校优秀团委、就业先进单位、暑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

  设有财经法、部门法和理论法学三个特色方向。财经法方向依托我校财经类学科的优势,着力培养“通法律、懂经管”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部门法方向着力将学生培养成能够熟练从事法律工作的专门人才。理论法学着力培养具有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的学术型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经济法学、商法学等16门核心课程和财税法、金融法、证券法、企业公司法和法律实务等60多门专业方向课程和选修课程。

  本专业择业去向:主要服务于国家各级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律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银行,从事法官、检察官、律师、职员等职业。

  培养具有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能够胜任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社会学、社会工作、社会心理学、社会政策、团体工作、社区工作、个案工作、现代社会福利、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非营利组织管理、社会统计学等。

  本专业择业去向:民政、卫生、劳动、社会保障、司法部门、工会、共青团、妇女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区以及其他社会福利和公益机构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企业等。

  外国语学院下设三个系、一个教学部:英语语言文学系、日语语言文学系、商务英语系、大学外语教学部,现有学生近千人;并设有爱尔兰研究所、英语国家文学研究所、翻译研究所、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日本文化与经济研究所、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研究所。2006年1月获得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4月成为教育部首批31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院校之一,2007年英语专业被列为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89名,其中教授11人,博士20人,副教授44人,硕士生导师19人,55%以上教师有海外学习及工作经历,学院还常年聘有多位外籍教师,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爱尔兰、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高校开展学术交流和校际合作,互派教师和留学生。各专业的学生均有机会通过校际合作渠道出国留学,以“2+2”或“3+1”的培养模式完成大学本科学业或以“3+1+1””的模式实现本硕连读。

  学院重视科学研究,学术氛围浓厚,以一级重点建设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为龙头,以教授、博士为学术带头人的学术梯队已经形成。学院教师在外语教学理论、外国文学评论、应用语言学、修辞学、翻译理论与实践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等主要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近几年,我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先后在《外国文学评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中国翻译》、《现代外语》、《外国文学研究》、《当代语言学》以及Meta、Translation Review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译著10余部,专著近20部。

  师资、科研力量的增强为我院的学科和专业建设提供了保证。学院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理论与实践通行”的教育理念,坚持小班教学,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日语基础,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及日语从事商务、教育、外事等涉外工作的复合型外语人才。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学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课堂教学上自成体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院中青年教师在各级各类现代教育技能大赛中获得多项奖励,多人获“三育人先进”或“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在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日语国际能力一级测试中,我院学生连创佳绩,获得了同行的好评。历届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高达99%,主要就职于金融、外贸、教育等行业。我院学生勤奋好学,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曾在 “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全国大学生口译竞赛、日语“卡西欧”演讲赛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多项。

  学院办学设施先进,软硬件方面的建设不断加强。配置齐全的专业多媒体教研中心、专业语音实验室、大型报告厅及多媒体教室为高质量的教学提供了物质保证。

  在完成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深化财经英语与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培养财经资讯素养及翻译技巧,加强运用英语从事财经领域笔译、口译以及其他活动的实践能力,为学生从事外贸、金融、财经翻译等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学院与英、美等国的多所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办学关系,以“2+2”或“3+1”的培养模式完成大学本科学业或以“3+1+1””的模式实现本硕连读;同时,学院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特色专业的资源,进行第二专业学习,在完成本专业学习的基础上,修读会计、金融等专业,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专业课程有:综合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口语、英语视听、英语语法、英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财经英语阅读、财经时文翻译、财经文献翻译、国际商务谈判、财经笔译、财经英语口译等。

  本专业择业去向:主要服务于金融、外贸、外事、财经媒体等单位或部门,从事翻译、商务活动、管理等工作。

  在完成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提升英语语言、教育、文学、文化等方面的专业素养,进一步提高运用英语进行思辨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对英语语言文学的研究能力等,为学生在本专业继续深造或者从事英语教育教学等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学院与英、美等国多所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短期留学及学历深造机会;同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第二专业机制,在完成本专业学习的前提下,修读学校特色专业(如会计、金融等),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专业课程有:综合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口语、英语视听、英语语法、英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英美文学、英语教育法、教育语言学、跨文化交际、英语语言学、英语词汇学等。

  本专业择业去向:主要服务于外事、教育、文化、新闻出版、旅游等单位或部门,从事教学、培训、翻译、管理等工作。

  在完成日语听、说、读、写、译等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深化商务日语理论与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务训练,使学生既具备日语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又有较为全面的人文素养及商务专业知识。该方向毕业生主要面向商务、金融、外事、旅游等领域。学院与多所日本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交换生留学、学历深造等机会;学院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第二专业机制,在完成本专业学习的前提下,修读学校特色专业(如会计、金融等),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专业课程有:基础日语、日语口译、日语视听、日语会话、日语语法、日语泛读、日语写作、商务日语翻译、商务日语写作、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实务等。

  本专业择业去向:主要服务于经贸、外事、新闻出版、旅游等部门,从事商务活动、翻译等工作。

  在完成日语听、说、读、写、译等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深化日语语言学、日本文学、日本文化及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较系统地了解日语语言、日本文化,以及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今后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出国深造、及从事文化研究奠定基础。该方向毕业生主要面向文化、教育等领域,从事研究、教学、新闻出版等工作。学院与多所日本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交换生留学、学历深造等机会;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第二专业机制,在完成本专业学习的前提下,修读学校特色专业(如会计、金融等),并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专业课程有:基础日语、日语口译、日语视听、日语会话、日语语法、日语泛读、日本概况、日汉翻译、日语写作、中日文化比较、日语语言学概论、日语教学法、日本文学史及作品选读、日语词汇学、日本企业文化概论。

  本专业择业去向:主要服务于文化、教育等领域,从事研究、教学、新闻出版、翻译等工作。

  本专业依托浙江财经大学的优势学科,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掌握与国际商务相关的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能熟练使用英语从事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管理、国际金融等领域工作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

  学院与英、美等国多家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短期留学、学历深造等机会;同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第二专业机制,在完成本专业学习的前提下,修读学校特色专业。

  主要专业课程有:综合商务英语、商务英语视听说、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谈判、商务英汉互译、商务导论、国际金融英语、跨文化交际、国际贸易实务、商务礼仪等。

  本专业择业去向:主要服务于企事业单位,外资外贸、外事、文秘、金融等部门,从事对外商务、电子商务、涉外事务、翻译、管理等相关工作。

  数学与统计学院现设有应用统计学(精算学方向)、经济统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四个本科专业和专业方向,拥有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及国民经济学、经济统计学、应用概率统计、管理统计学四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统计学学科为省级重点一级学科,统计学专业为浙江省重点专业,应用数学学科为校级重点学科。学院下设统计学系和应用数学系及数理统计、经济统计、应用数学、计算与优化四个教研室。拥有设施一流的专业实验室和藏书丰富的图书资料室,并建有稳定的学生实习基地。

  学院现有教职工55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5人,其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部级优秀专家2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浙江省“151”人才6人;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10人;省级教坛新秀1人、校级教学名师与教坛新秀3人;统计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人。已形成了一支力量雄厚、结构合理、治学严谨、教学有方的师资队伍。

  本学院科研成果丰硕,在数理统计、社会经济统计、概率极限理论、运筹与优化、计算数学、计量经济学等研究中取得了较大成绩。近年来先后在Math.Prog.、SIAM Opt.、数学学报、应用数学学报、数学年刊、统计研究等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50多篇被SCI检索,获国家基金项目10项,省部级课题35项,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

  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根本的办学理念,以“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为原则,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团队协作能力。积极深化教学改革,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专业学术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模式,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强竞争力、适应社会需要、身心健康的各类复合型应用人才。

  学院围绕我校实现国内知名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以构建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主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几年来,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国际一等奖1项、国际二等奖2项,全国二等奖6项、省一等奖3项,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暨第三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9项,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二等奖3项,浙江省“民生民意杯”大学生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一等奖7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9项。我院培养的学生因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而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拥有较高的就业率,近几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了95%以上。

  学院秉承财院“进德修业,与时偕行”的精神,今后将继续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学科建设,突出学院的办学特色,促进产学研结合,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努力提升学院的办学层次,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本专业方向体现数理统计和金融投资的融合。通过学习使之具有良好的数学素质和比较扎实的经济学基础,掌握统计学与精算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具有熟练地采集数据和应用计算机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能利用统计学和精算学理论分析、解决经济领域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管理能力,为将来成为“精算师”打下坚实的基础。据预测,“精算师”是今后几年急需的高级人才之一。

  主要专业课程有:精算学原理、精算数学、保险精算学、数理统计、多元统计分析、应用回归分析、金融统计分析、计量经济学、SAS软件应用。

  本专业择业去向:主要服务于证券经营机构、投资银行、社会保障机构、大型保险公司,其他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企业,从事风险测算和管理工作。

  本专业体现统计学和经济学的融合。通过学习使之具有坚实的经济学和统计学理论基础,系统掌握统计学分析工具,搜集、整理、分析数据,通过客观现象的数量特征和规律得出结论,并进行预测和决策,解决经济领域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管理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有: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民经济核算、抽样调查、统计调查方法与实务、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统计预测与决策、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统计分析软件。

  本专业择业去向:主要就业领域有金融机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调查咨询机构、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大型国企和外企等,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

  通过培养使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计算机技术基础,系统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算法分析、设计能力,解决科技、国防和金融经济等领域中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和管理能力,了解信息与计算科学理论、技术和应用的新发展,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技术跟踪与创新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有:数学分析、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值分析、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计算机图形学、算法分析与设计、JAVA技术、人工智能导论。

  本专业择业去向:本专业主要服务于科研单位、工程建设部门、商业公司、金融证券、软件行业、信息咨询、网络电信等领域,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

  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运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软件解决实际问题,获得较好的科学研究与科学实践的基本训练,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应用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进行数学教学的能力;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数学软件),具有编写应用程序的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有:现代数学软件、数学实验、数学建模、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数学物理方程、微分方程数值解、运筹与优化、控制论、计算机基础与高级语言。

  本专业择业去向:主要服务于科技、教育、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应用开发、经营管理和数学教学等工作。

  浙江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广阔发展前景的二级学院,其前身是成立于2002年的人文艺术学院。建院以来,学院始终坚持“教学立院、科研强院、和谐兴院”的理念,在“提升学科、发展专业、改革课程、建设团队”方面获得了快速发展。目前,学院下设中文系、国际汉语系、传播系、数字媒体系和人文素质教育中心等5个教学单位,建有中国书法产业研究所、语言文字研究所、文艺学研究所、传播学研究所、国学研究所、浙江语言资源研究中心、汉字域外传播研究中心、文化创意研究中心等8个学术机构。现有汉语言文学(含专升本)、广告学、数字媒体艺术和汉语国际教育等4个本科专业和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点。汉语言文字学科为省“十二五”规划重点学科,文艺学和传播学为校级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学为校级重点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工54人,教授12人,博士33人,博士后8人,1名教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名教师入选省“151人才”培养工程,2名教师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名教师为省高校优秀教师,1名教师为省教坛新秀。学院教师近五年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项(主持重点项目1项、主持重大招标项目子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0项,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18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其他课题50余项。先后出版学术著作50余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等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得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奖、省社联及教育厅科研成果奖20余项。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900人,研究生30余人。学院紧紧依托财经优势,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行“本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本科生“成长伙伴”特色育人活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学术氛围浓厚,依托学科专业,成立了语言文字学会、钟鼎广告学会、启光社等学术社团,创办了院刊《思韵》、小报《心理简报》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及学科竞赛,近五年本科生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6余篇,学生课题立项40余项,在各类学术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57项、省级奖项87项。历届毕业生综合素质较高,适应面广,深受社会好评。

  本专业在锤炼学生丰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汉语语言文学功底的同时,依托财经优势复合必要的经济管理、新闻传播、文化产业等知识技能,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及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高级人才。专业特点:重视学生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使学生不仅知识面广,而且又熟悉财经、管理知识,综合能力强。

  主要专业课程有:基础写作、应用写作、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秘书理论与实务等。

  本专业择业去向:学生可在党政机关、报社、出版部门等企事业单位和其他文化宣传管理机构从事文秘、策划、宣传、编辑、财经评论与行政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在强化学生扎实的汉语基础、突出的英语技能的同时,依托财经优势复合必要的商务知识、中外文化等知识技能,培养可从事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对外汉语教学等涉外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人才。专业特点:注重汉、英双语教学,培养学生既具有较深厚的汉语言文化功底,又能熟练运用英语,并对中外文化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较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就业面广。

  主要专业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文学、中国文化概论、英语口语与听力、英语精读、英语写作、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等。

  本专业择业去向:学生可在涉外企事业单位、教育科研等部门从事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对外汉语教学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在突出学生深厚的人文基础和出色的广告策划能力的同。

相关文章

400-858-3051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